为圆军旅梦,他携笔从戎,在火热军营淬炼青春;退伍返校后,他依然保持军人作风,锐意拼搏进取。熔铸军旅精神,他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传承首师校训,他“为学为师,求实求新”。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2016级本科生——张致远。
张致远,首都师范大学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2016级英语教育(师范)专业。2015年入伍。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时长累计超过300小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教官、国防教育协会副会长。曾获武警师司令部直工科“优秀团员”、直工科“科嘉奖”、“爱警习武好战士”、“预提指挥士官优秀学员”、“训练标兵”、“纪律标兵”、“先进个人”、“训练尖子”、“优秀基层义务兵”、全国大学生北京高校组鸟巢跑射单混2*400m第五名、第八届高校国旗仪仗队检阅式二等奖、青春榜样、校级一等奖学金、“精神文明”单项奖学金等荣誉。
投身军旅,在磨练中成长
对于张致远来说,做一名军人一直以来是他的梦想,他小时候就经常会憧憬部队生活。2015年,天津塘沽发生了大爆炸,当所有人都往外冲时,武警官兵们却逆着人流迎难而上,他们的逆行的背影令人倾佩,那是2015年最美的逆行。他受到极大鼓舞,决定去实现他心中的军旅梦,他说:“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变得足够坚强,担起责任保护好身边的人。”2015年8月,他下定决心去当兵。
新兵第一年,驻地周边发生了山火,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了紧急命令,随时整装待发去扑火。他回忆说,“一个晚上我们都是穿着衣服睡,一直在等待这个命令。”虽然最后没被派往一线,但这样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军人的使命责任一直都在身边,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准备着。
军旅生涯让张致远收获颇多,思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基本不关注时政新闻,到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回到学校之后,在部队的经历,让他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国防教育建设中。在部队的经历,还让他学会了坚持。他记得很清楚,新兵连期间班长经常会问他们累不累,大家不知如何回答;最后班长给了“标准答案”:累,但是能坚持!
重返校园,不忘军人本色
退役后,他也依然和军旅结缘。回到首都师范大学后,他在学校的国防教育协会进行了征兵宣传,并到各个校区和院系进行征兵政策宣讲和军旅生活介绍,让学生们了解征兵的过程和部队的生活;对即将入伍的同学进行役前训练,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部队生活。
此外,他还是学校的国旗护卫队教官。国旗护卫队每周一都会日常升旗,有的队员五点半就要赶到本部,换上队服。据他回忆,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升旗时,由于是在冬天,穿上羽绒服都会冻的打颤,而队员们穿着单薄的队服,在寒冬腊月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冻得冰凉,等到队员在国旗下发言的时候已经冻得张不开口。但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队员放弃,没有一个人喊过累,说过苦。“我们并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或者是博得关注,更多是为了心中同一个坚守,同一个信念,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飘扬的国旗,让爱国精神高高的飘扬在校园里,日复一日,不求回报。”
志愿青春,坚定从教之志
他还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包括VCF国际活力社区志愿者、国际摄影周陪同翻译志愿者、国际设计周英文讲解志愿者、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志愿者等。在担任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志愿者期间,埃及大使领取签证时,与工作人员沟通不畅,张致远被临时叫过去担任翻译并顺利解决了问题。
他感慨道,“我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这让人很幸福!”
张致远很喜欢和小孩子待在一起,所以在志愿过程中交到好多朋友。最后临走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说老师以后可能不会来了。班上一个比较淘气的学生就拿锁把社区的大门锁了。抱着他不让他走。“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做得事情真的很有意义,也很不舍,同时也坚定了我当一名好老师的想法。”
谈及未来规划,张致远也曾有些迷茫,但他励志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变过。张致远热爱读书,曾定下“大学读完500本书”的目标,他也想继续深造,“不管怎样,都应该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脚踏实地干好一些事情。”正是这些日复一日、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成就了张致远的精彩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