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咨询电话:010-68902833)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1954年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办学体系的高水平学院。目前学院各类研究生近900人,本科生1000余人,本科成人教育近800人。
文学院现有教师97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36人,96人拥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70人,特聘教授5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发展中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A-),2018年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并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共建。该学科200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涵盖所属全部8个二级学科,并自主增设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研究、语言智能四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增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三个交叉博士点学科。2000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古代文学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此外,文学院还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
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秘书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个本科专业,另设汉语言文学(基地班)。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语文教育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教研室以及大学语文教育中心。设有用于教学研究的汉语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心、语言习得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影视实验室、秘书学实验室、文化产业实验室(含首师创意网)和汉语国际教育微格实验室。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单位甲骨文研究中心的主体力量来自文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也设在文学院。2021年,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0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学院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共享课1个,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4个。
文学院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分层培养模式,对全体一年级本科生实施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通识教育。2018年起在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专业实行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和培养,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修习通识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完成专业分流,按照一定比例,采取学生意愿与相关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专业,自大学二年级起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汉语言文学(师范)
四年制本科 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师范)为首都师范大学1954年建校之初即成立的专业。秉承文学院六十余年的深厚底蕴,经过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本专业现已成为特色鲜明、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人才培养质量优异、社会评价良好、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为首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人文基础厚实、教学能力突出、学术素养扎实、教育情怀牢固的优秀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与教科研人才。本专业目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可通过选拔参与“卓越教师计划”,与“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核心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献学、美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语文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书法训练。
专业特色:重视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夯实学生学术基础;重视教育领域前沿问题,挖掘学生创新潜力;重视师范专业实践,培养学生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能力;重视人文素养陶冶、师范品格与教育情怀,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卓越教师潜质。
就业方向:到基础教育系统从事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教育管理以及教科研工作,亦可报考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专业)
汉语言文学
四年制本科 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专业之一,目前已经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优势专业,拥有独特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其所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该专业秉持知识积累、能力训练、素养提升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出色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突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等领域和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有中外经典导读、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文献学、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30余门,另有文学系列、语言系列、通论系列等100余门专业选修课,其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为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特色: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雄厚的学科和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良好的国际化交往能力的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
就业方向:除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外,本专业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文化教育机构、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从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近年就业单位有:网易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故宫博物院、北京景山学校等。
秘书学
四年制本科 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办学二十多年来,拥有一支具有高素质多学科背景、校内校外联合构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秉持理论为基、素养为本、技能为用的理念,采取“双导师”(校内导师+业界导师)全过程直接指导、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同步进行的模式,造就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结合、具有多领域提升和宽口径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科优势,共享语言文学基础教学资源和课程的同时,开设五个特色板块课程,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核心课程类别有:秘书学基础及应用技能培养类;经济管理与组织行为理论类;信息传播与媒介资源管理类;商务英语水平和能力提升类以及社会适应与应用技能实训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和学术研究型复合人才。注重多领域提升、宽口径发展的复合型课程体系设计,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技能。借助首都文化地缘优势,在联想集团、百度公司、团结报社、海淀区委等单位设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培养能胜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外企业、外事机构等部门工作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秘书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可以报考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研究生。近年读研深造的国内外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毕业生可到中央和省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外企业、外事机构等从事行政秘书、人事管理、媒体编导、市场营销、会展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近年就业单位有: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远东国际招标公司、中信证券、中国联通、联想集团、北京电视台、拜耳(中国)公司、环球雅思、罗德公关等。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制本科 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本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秉承“汉语为本、外语为用、素养为本、技能为用”的办学理念。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学生都可获得名师亲炙;拥有优良的海内外实习基地,学生有赴海外或京内大中小学教学实习的机会;拥有优越的校内实训平台,学生可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实训。
核心课程: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国文学和文化类课程、外语水平和能力提升类课程以及教学技能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塑造类课程,这四个板块的课程各占1/4比例。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和学术研究型复合人才,凭借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强调专业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依托首都优势,占据时代前沿,面向未来发展,注重汉语和外语双语能力,强调国际化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塑造与培养。
就业方向:可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涉外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学等方面工作,或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各二级学科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年就业单位有:外交部钓鱼台宾馆管理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小学等。
中国语言文学类学生可以通过选拔加入 汉语言文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汉语言文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四年制本科 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建立在国家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上,依托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秉承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宗旨,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的人生理想,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勇攀学术高峰、引领文明进步,具有杰出社会科学家潜质的优秀人才。基地班采用学业导师制、弹性学分制和小班教学制,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努力追求卓越、高效的教学与管理。
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原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逻辑学、基础写作等,另有文学系列、语言系列、通论系列、双语系列等专业选修课。
专业特色: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的人生理想,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以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为主要方向,以期未来做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或参与文化政策的决策工作。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制本科 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本专业旨在通过传授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该领域的创作、制作、宣传、研究和教育人才。专业教师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为戏剧影视领域的专家学者,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各类奖项。拥有专业实验室、高水平演播厅和十几位著名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近年来,考研出国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名列前茅。
核心课程:除语言、文学类课程外,开设视听语言、中外电影史、影片分析、影视剧本创作、导演基础、影视批评、影视制作、传播学、新闻采编、纪录片理论与实践、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媒介与大众文化、港台电影研究、戏剧作品赏析、青少年剧场理论与实务、戏剧实践等戏剧影视理论实践课程。
专业特色:与采取艺考招生的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相比,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戏剧影视人才。一方面注重学生在读期间的文化及理论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为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着力加强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专设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导演、导播、摄影、录音等专业技能。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MV、广告、微电影、纪录片、话剧编创及排演等专业实践,并在传媒机构、影视机构进行专业实习。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电影编剧、剧本编辑、影视编导、戏剧策划、记者、视频网站编辑、影视宣传、经纪人、企事业单位宣传等工作,有的毕业生已成长为国内知名编剧或在著名影视媒体中担任制片人、首席记者。每年均有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校的研究生,或赴香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地继续深造。
文化产业管理
四年制本科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该专业基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融通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资源,服务国家和首都社会文化发展战略,致力于养成具有“文史基础、创意灵感、操作技能、 管理智慧”的综合型文化创意人才。该专业教师毕业于北大、清华、人大、传媒大学等高校,有较为丰富的文化产业研究与文化产业实践经验。该专业2007 年招收文化产业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2012 年建设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交叉学科博士点,专业与学位点建设完备,为学生们继续深造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核心课程:中国当代文化产业、西方当代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文化管理学、知识产权法、文化营销学、文化艺术经纪人、文化消费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应用写作、传播学概论、广告学、专题片制作、影视艺术概论等。
专业特色:(1)以首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支撑,发展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特色的专业。(2)突出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意特色,重点培养北京乃至全国急需的文化创意、策划与管理方面的跨学科人才。(3)把学界、业界专家请进来,开创以“产学研合作基地”、“文化产业实验室”、“创意大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就业方向:(1)就业与专业匹配度较高。学生就业方向可分为: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国企、事业单位;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光线传媒、接力出版社等影视、出版公司,还有部分同学从事公务员和教师工作。(2)多名学生进入纽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德 国 EBS 商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