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8722网站(中国)App Store

太阳集团8722网站(中国)App Store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历史学院 2022版5月更新

历史学院(咨询电话: 010-6890231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前身是1954年创建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先生、宁可先生、戚国淦先生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60多年来,经过四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历史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风和学风具有鲜明特点,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三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高等教育经典教材和国家名师的院系,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型学院。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学院的世界史学科为A-,中国史为B+,考古学为B-级。三个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历史院系中稳居前十名。

历史学院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硏究基地(文明区划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史为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史均为首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共建;考古学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共建。目前学院设有历史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史、历史学(师范)、文化遗产、考古学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师范、基地)、世界史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古学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遗产为教育部特设专业。学院拥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实验室、历史地理实验室、多个历史学资料中心等教研平台。建有30多个师范、考古和文化遗产专业实习基地,20个非实体研究机构和研究所。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3人(外籍专职教师5名),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1人,讲师16人,33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学院拥有强大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特殊人才称号人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马工程首席专家、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学者、国际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部级教研团队等。

历史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发展迅速,目前已经与法国巴黎高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日本新澙大学等签订有合作办学协议,每年都有学生赴欧美和日本留学、访学。

目前,历史学院拥有全日制本科生553人,硕士生370人,博士生164人,博士后16人。办学六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数千名,其中既有党政军高级干部,又有一大批活跃在高校和中学历史教研第一线的教师和专家学者。2007—2021年,近380名本科生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98%以上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历史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11家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强烈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厚理论素养、扎实史学知识、开阔国际视野,中西汇通、能够勇攀国际史学高峰的青年领军人才。专业实施大类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分设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学术方向,全面落实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和交叉融通机制,强化史学研究和外语运用能力。专业通过科学化、多阶段动态进出机制,实现竞争选拔,确定最终留班成员。该专业的学生享受学院提供的学习奖励金、出国出境访学、高保研率、贯通式培养等优惠措施;突出人才可申请提前毕业。

核心课程:(一)大类平台课:包括通识核心课和文史哲大类平台课。(二)专业必修课: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四大模块。(三)跨专业选修课:包括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思想与文化、经济与社会生活、制度文明、全球史、国际关系史、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文化遗产与文明传承、历史与历史教育、史料与书写等跨精品课程群。(四)本硕贯通课程或专门性硕士阶段高阶课程。(五)外语类课程:包括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及其他语言课程。(六)实践类课程,包括科研立项、实践训练、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

专业特色:根据学生特点打造差异化培养方案和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开设荣誉课程,实现学术大师引领;突出“双外语+专业”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学分制,认可跨院、跨校和跨国课程;实施“一对一导师制”,重视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际化战略和本硕贯通式培养。

就业方向:学术研究与学术实践为主,攻读国内、国际名校研究生。可自选推免保研或出国深造;获得推免资格后可申请至国内各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留本校学习,可申请硕博连读。


历史学(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是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北京及全国部分省市招生,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专业采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以通史为基础的完整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史学功底和较高学科素养的历史专业教学和科研人才。学生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要目标。

核心课程:(一)专业必修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选读、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史料学、中西史学史、专业英语阅读等。(二)专业选修课:有断代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北京史等中国史系列,以及世界史、考古学、文化遗产几大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

专业特色:以培养中国史研究专业人才为主要方向;重点围绕导师制、研修课、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立项、专业实践等培养环节,强化学术实践能力提升;依托历史学院三个一级学科的优势平台,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科研和师资基础。

就业方向:大多数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取研究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出国留学;选择各级各类政府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博物院、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文化公司)及中等教育单位就业。


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项目)

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四年制本科 授双学士学位(历史学、文学)

专业简介:世界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市级品牌建设专业;世界近代史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史教学团队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拥有“北京市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优秀平台。该专业立足于世界历史与外国语言专业教学,培养具有世界历史专业基础与外国语言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第一学年在历史学院学习历史学课程,第二学年起到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学习外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英语),同时在历史学院学习世界史专业课程,包括历史学专业外语。世界名校教授讲授学分课程与学术讲座,拓展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也为出国深造创造条件。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与外国语言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塑造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历年毕业生多数成为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的优质生源,保送或考取国内双一流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或者进入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名校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到国内、国际名校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到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到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文案与涉外工作;到各类文化与教育机构从事文字语言工作。



历史学(师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是历史学院设置最早的专业,在中学历史教学、教师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口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志向、具备扎实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先进历史教育理念和专业特长、能够胜任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该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国内首个历史教学法硕士点和国内首个历史教育学博士点,在制定教育部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初高中中学历史教师培训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核心课程:包括历史学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三大类,主要有: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系列、历史要籍选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及跨学科课程;历史教育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学术实践等。

专业特色:立足北京、服务北京基础教育,引领全国初高中历史教育。拥有29家完善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聘任50名高水平校外指导教师;在历史教育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上具有良好传统和优势。

就业方向:到基础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工作、教育管理工作;或报考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继续深造。




文化遗产 教育部特设专业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全国首家教育部特设专业,旨在通过文化遗产及考古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熟悉文化遗产核心理念、具备文化遗产系列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及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掌握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将能掌握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文化遗产的调查、评估、保护、开发、管理、宣传等基本流程,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具备一定自然科技、人文艺术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课程:(一)大类教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文化遗产学概论、考古学导论、北京史、文化遗产法规与政策、文化遗产保护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管理、文化遗产规划与管理、北京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学专业英语;史前考古学、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等。(二)专业选修课:分为文化遗产学系列、考古学与博物馆系列、中国史系列、世界史系列4个模块。(三)实践课程:包括学术实践、学术讲座、专业考察、专业实习、教学参观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与考古学专业实行大类培养及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与考古学专业协同培养“大文化遗产”领域专业人才,具有多学科、跨专业、交叉性特点。以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和特定教育方向。注重北京文化遗产实践特色,围绕北京老城与中轴线、北京“三个文化带”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要领域,深度服务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实习基地为依托,注重全国、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与保护,初步形成“文化遗产线性考察+非遗系列调研+文化遗产系列学术讲座+非遗教学体验+文化遗产专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方向:推免、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以继续深造;就职于国家、北京市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博物馆、图书馆、电视台、出版社、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局、报社等);到文化创意、艺术品拍卖等公共和私人机构创业、工作。


考古学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历史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和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规,能从事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文物修复与保护、文化遗产规划和保护、博物馆学研究与实践、文物及公共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科研与实践、管理与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历史学院考古学一级学科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团体资质,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通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模块。(一)大类必修课: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等;(二)专业必修课:包括考古学导论、断代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化遗产学概论、科技考古学概论、田野考古学、考古技术等;(三)专业选修课:包括古文字学、世界考古学概论、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博物馆展览设计、中国古建筑考古、中国古代陶瓷器、艺术史与图像学等。

专业特色:立足于田野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同时开展考古遗产阐释与研究、展示与规划、保护与利用等研究。建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校内外10余处实习基地。强化专业实践,包括田野考古、文物修复与保护、博物馆展览、遗产规划等环节,还有考古研学、学术考察等。立足北京,服务北京市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就业方向:推免、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以继续深造;就业于各级、各类考古文博单位;谋求海关、公安等部门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务员职位;到学校、出版社、报纸、电台、电视台及其它文化教育与传播单位工作。

Baidu
sogou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