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咨询电话:010-68903078、010-68902365、010-68903379)
美术学院有三个招生专业(类):美术学(师范)、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学院开设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艺术市场)、绘画(国画)、绘画(油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共七个专业及方向。学院具有美术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计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理论、汉藏佛教美术史、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设有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美术学院的学科实力雄厚,优势显著,在全国综合类大学的同类学科中居引领地位。美术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五,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前5%-10%)。美术学专业、绘画专业在2020年、2021年分别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美术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艺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年美术家培训基地”;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创办“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为全国青年美术家搭建高端学术平台;美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美术学院学脉渊源悠久,师资队伍雄厚,老一辈著名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俞致贞、张安治、姜燕、康殷、戴林、王琦、刘福芳、常锐伦、李福顺等都是美术学院的前辈。学院现有教授18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25名,拥有一批享誉美术界的教授学者,如尚扬、孙志钧、刘孔喜、尹少淳、刘进安、段正渠、韦红燕、韩振刚、吴明娣、王珂、赵永康等。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设有现代美术研究所、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工笔画研究所、现代水墨研究所、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视觉设计与教育研究所、表现性绘画研究所、写实油画研究所、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现实主义水墨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画院11个科研院所。
美术学院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1000 余人,各类毕业生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出版机构、基础教育、传媒设计等单位就职,为国家和首都文化事业,尤其是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美术学(师范)
四年制本科 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美术学(师范)专业创建于1964 年,学源悠久,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辅仁大学,及此后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多年来,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实践创新为基础,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培养适应首都基础美术教育及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项需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育工作者。2019年美术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核心课程:本专业有尹少淳教授等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课程设置合理,兼顾美术专业技法和理论基础及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设置国画基础、西方绘画语言与材料研究、油画人物技法与创作、版画技法与创作、综合材料、插图、书法与篆刻、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专业技法理论课程,以及微格教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教育实践课程。此外,还开设了陶艺、雕塑、摄影、首饰珐琅彩精工、民间美术等实验数字工艺特色课程。其中包括教师教育国家级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共享课程“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国美术史”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学制体系,依托首都地缘优势与首都师范大学的优质平台,引领全国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中国美术教育领域尤其是北京市基础美术教育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美术教师教育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业方向:到基础教育系统从事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或管理工作,或报考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本专业升学率和就业率一直保持高位,近3年的毕业生升学率为30%、33%和30%,近3年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多在北京市中小学就职,用人单位皆反馈良好。从最新一次(2017年)在校生学生满意度测评的调研反馈来看,本专业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的总好评占比100%,反映了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美术学(艺术市场)
四年制本科 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澳门太阳集团2020网站艺术市场专业,创办于2004年,2005年开始招生,迄今已有16年,是国内最早开设艺术市场专业的高校之一。2019年,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艺术市场专业已朝向国际化视野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本专业教师全为博士,且有不少博士后,实现了教师队伍年轻化,具有艺术活力与创造力。
核心课程:在艺术市场教学方面,本专业课程既有艺术管理学、艺术品市场概论、当代艺术市场研究等理论课程,又有拍卖规程、艺术品价格评估等实践课程,还开设有书画鉴定、书画装裱与修复、古玩鉴定、展览策划等实践课程。同时兼顾美术史教学,开设有中外美术史、近现代美术史、中国书法史、中国陶瓷史、美术考古、现当代美术思潮、中国画论等特色课程,打好专业基础、夯实业务能力。切实为学生继续深造和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本土、面向国际,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基本原则,注重服务中国艺术品市场,兼顾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实践推动教学,建构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的艺术市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自2013年起,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建立合作,搭建了“艺术市场·北京论坛”平台,并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导师制,聘请中拍协、各大拍卖行的高管、专家进校授课,担任市场导师,以教学和研究带动实践,以实践推动研究和教学。切实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就业方向:毕业生多就职于美术馆、博物馆、新闻出版、拍卖行、画廊等艺术机构,也有凭借自己所学开创画廊及在线拍卖平台等艺术企业并取得成功,还有进入基础教育部门担任中、小学美术教师。本专业考研录取率高,有不少学生进入北大、央美、艺研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继续深造,已经博士毕业或者博士在读者甚多。更有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深造者,切实为学生学术发展和事业规划营造开放的空间。
绘画
四年制本科 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绘画专业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办学理念,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社会。本专业包括中国画、油画两个方向,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创作人才与高素质的卓越美术教师。本专业学源悠久,创建于1964 年,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辅仁大学,及此后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的绘画专业。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俞致贞等既秉承传统又中西兼容,初步建构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以戴林、刘福芳为代表的教学团队承前启后、砥砺前行;尚扬、孙志钧、刘孔喜、刘进安、段正渠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开拓,绘画创作呈现出现代艺术风貌;在新时代,中青年教师继往开来,开创出多元融合的新局面。
核心课程:中国画方向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透视、传统人物画临摹、工笔人物写生与创作、水墨人物写生、水墨语言方式探索、工笔语言方式探索、绘画综合材料与技法研究、中国美术史。油画方向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透视、艺用解剖学、油画写生技法研究、现代油画技法与创作、油画古典技法与材料研究、油画风格与流派研究、绘画综合材料研究、创作主题与形式研究、外国美术史。
专业特色:2020年绘画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现代工笔、现代水墨、坦培拉绘画、表现性绘画等7个学术指向鲜明的工作室,对教学产生引领与带动作用。1993年美术学专业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点开始招生,2010年招收绘画方向博士生,构建起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的育人体系。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于美术创作、教育、新闻出版、基础教育领域,部分毕业生从事传播、研究、管理等工作,为国家和首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专业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中保持较高的升学率,考生除升入本校外,还被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国内外艺术院校录取。
环境设计
四年制本科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环境设计专业秉持“为师 为学 为艺”的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相关领域的创作及应用设计人才,以及能够在美术设计教育、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设计单位从事教学、设计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专业课包括造型设计基础、色彩设计基础、空间设计基础、基础制图、建筑素描、室内设计概论、设计概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住宅建筑设计、主题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古典园林设计赏析、计算机设计基础、材料与工艺、论文写作等。实践教育课包括形式与政策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军事理论、大学生学业规划与发展、艺术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
专业特色:掌握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设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及开拓创新精神人才。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课题的草图过程和手绘能力表现、重视对创造性思维及设计方法的研究、重视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重视项目考察和田野调研,在课题中重视结合实际工程完成方案、强调在实践中体验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性、强调了环境设计专业开放式的教学原则、强调了原创性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在美术设计教育、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设计、出版社等单位从事教学、设计、编辑及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制本科 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与技能,兼备人文、教育、艺术与科技综合素养,形成具有师范特色、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能够独立从事各种视觉传达设计和创意表现工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教学条件,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科前沿性、创新性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形成了诸多理论研究和艺术设计成果。
核心课程:本专业以造型设计、空间设计和色彩设计为大类基础教育课程;以广告设计、图形设计、编排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展示设计、跨界设计等专业必修课程;以插画设计、图案设计、书法与篆刻、商业摄影、水墨设计、网页设计等选修课程,构成多层教学培养方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依托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成果,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培养方案,使专业知识更加连贯和体系化,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形成了应对社会与学科前沿发展的灵活教学机制。
专业特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国家发展战略,融合首都城市发展愿景,不断提升“首师设计”影响力,借助北京“四个中心”及世界“设计之都”优势,以北京科技、文化产业发展为契机培养高端设计人才。共享北京一流学术资源,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发挥首都师范大学国家“双一流”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专业性、前瞻性。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教育与实践转化,注重“实验、实践、实战”,设立特色工作室,以高水平项目带动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广泛胜任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工作。具有就业于美术教育、设计机构、出版单位、网络媒体、广告公司,从事教学、设计、编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受到各界用人单位好评。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制本科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本专业创建于2003年,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字媒体艺术系充分发挥师范类大学学科背景,设置数字影像、交互设计、动画设计三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教师均来自清华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具有多年教学及行业经验,其中80%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0%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影视制作、动漫艺术、游戏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化展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数字媒体领域优质人才。
核心课程:交互媒体设计、动态品牌设计、界面设计、手机应用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跨媒体广告、实验影像、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商业短片等课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强调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积极推动教学平台建设,遴选行业一流企业建设实践基地,并邀请业界专家开设前沿讲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敏感度。专业依托“交互媒体实验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字节跳动、爱奇艺、腾迅视频、创新工场、人民网、中国动漫集团等大型媒体单位,以及高校、中小学、知名培训教育机构等。部分同学保研、考研,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传媒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日本广岛大学、韩国中央大学等海外高等学府继续深造。